「數位知識管理一哥」提亞戈.佛特(Tiago Forte)最清楚。他曾是被中學老師評定為「注意力不集中」的學生,也受腦力衰退之苦,經病程磨練後,他練成一套名為「第二大腦」的數位知識管理系統——你不再須把所有細節記在大腦中,而是將最珍貴記憶、想法與知識儲存在「第二大腦」(你自建的數位知識庫,即檔案、資料夾或雲端硬碟),隨需取用,無論是在職場工作,專案管理、找新工作、學新技能、創業、管家都用得上。

為什麼我們需要「第二大腦」?

現代人有種病叫做「手機痴呆症」,每個人都離不開手機,但因為手機上有大量的資訊,讓你的大腦因為資訊超載而疲乏、過於勞累,導致大腦提早老化,使你經常忘記一些事情。 例如:忘了某個人的名字、忘了某些數字的計算……這種症狀和老年痴呆症很接近,所以稱為手機痴呆症。

本書作者曾經因為意外生病,而讓他短期失憶,腦力退化,醫生診斷不出毛病,而認為是他的大腦有問題,他在沮喪的狀況下開發出這套建構「第二大腦」的技術,用來協助自己處理資訊。雖然我們沒有因為意外生病,但是「手機痴呆症」也開始困擾很多人,包含我在內。

我一直很認真研究如何增進大腦的能力,大扺而言有飲食、運動、工具、思維四個項目。四個項目相輔相成,缺一不可,其中能幫助最多人的一項就是「工具」,也就是本書的目的。

這本書引導你打造「第二大腦」,這第二大腦等於是替你建立了一個外掛,用來處理人生的瑣碎資訊和網路雜訊。 簡明且直覺的CODE知識提煉法 很多人會抱怨容易忘記事情,但大腦本質是設計成思考用的,而不是記憶用的。只要你建造一個數位知識庫,把這套系統外掛到你的生活之中,你就不需要擔心忘東忘西,因為隨時都能找到。

建構第二大腦有四個要點:

1. 獲取(Capture):吸引共鳴的資訊

2. 組織(Organize):專案、領域、資源、檔案庫

3. 萃取(Distill):將引發共鳴的筆記做四層優化,發送給未來的自己

4. 表達(Express):展示你的成果

透過這四個要點,你可以開始透視所需要的資訊,並且化被動為主動。你成為資訊的掌控者,讓自己的第一個大腦做該做的事情,也就是思考和策劃;第二大腦成為個人助理,你可以無比信任這個可擴充系統。

書看到一半的時候,我忍不住用書中的方法開始整理自己的數位工具。我平常就用iPhone的備忘錄功能來協助記憶,再看了本書「組織」章節後,我就使用書內提供的方法優化iPhone備忘錄。而「萃取」這個章節更有助於增進資訊筆記的能力,可以用來優化蒐集到的網路好文,並且快速的得到精華摘要。

很多人會等到自己的系統完備才會開始,但是作者提醒:採取行動才能改變你的生活。你不必在一切完備、盡善盡美的時候才使用第二大腦,而是要馬上開始執行。當你開始使用第二大腦的時候,你的第一大腦也隨之應變。

只要確切的執行這些有益的項目,你就能避開本文一開始所說的「手機痴呆症」,你開始用手機來創造價值,而非消磨時間,或受過多的資訊摧殘。

這本書提醒我很多重要的秘訣,相信也能帶給你幫助,你會有一種整理房間過後的輕鬆愉快感,這能讓你對掌握生活更有信心!

arrow
arrow

    阿鸞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